生命之道

《使徒行传》第十一章释经讲章

一、彼得向耶路撒冷教会报告(1—18节)

       使徒行传 11:1—18  使徒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说外邦人也领受了神的道。2  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,那些奉割礼的门徒和他争辩说:3  “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。”4  彼得就开口把这事挨次给他们讲解,说:5  “我在约帕城里祷告的时候,魂游象外,看见异象,有一物降下,好象一块大布,系着四角,从天缒下,直来到我跟前。6  我定睛观看,见内中有地上四足的牲畜和野兽、昆虫,并天上的飞鸟。7  我且听见有声音向我说:‘彼得,起来!宰了吃。’8  我说:‘主啊,这是不可的。凡俗而不洁净的物从来没有入过我的口。’9  第二次,有声音从天上说:‘神所洁净的,你不可当作俗物。’10 这样一连三次,就都收回天上去了。11 正当那时,有三个人站在我们所住的房门前,是从凯撒利亚差来见我的。12 圣灵吩咐我和他们同去,不要疑惑(或作“不要分别等类”)。同着我去的,还有这六位弟兄,我们都进了那人的家。13 那人就告诉我们,他如何看见一位天使站在他屋里,说:‘你打发人往约帕去,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,14 他有话告诉你,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。’15 我一开讲,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,正象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。16 我就想起主的话说:‘约翰是用水施洗,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。’17 神既然给他们恩赐,象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,我是谁,能拦阻神呢?”18 众人听见这话,就不言语了,只归荣耀与神,说:“这样看来,神也赐恩给外邦人,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上一章记载了因着圣灵的启示和指引,在凯撒利亚的意大利营的百夫长哥尼流(外邦人)差人请彼得到家中传神的道,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(哥尼流和他的亲戚朋友)身上,彼得为这些外邦人施洗。

       使徒(指其他的使徒)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说外邦人也领受(接受、相信)了神的道。

这本是一件应当欢喜快乐的事。因为神在外邦人身上行了一件大事。

       可是,及至(即等到)彼得上了耶路撒冷,那些奉割礼的门徒(指仍然持守犹太教传统的犹太基督徒)和他争辩说: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(外邦人)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(因旧约律法禁止犹太人吃不洁净的食物,外邦人则不受限制,故犹太人为避免误食不洁净的食物,从来不与外邦人一起吃饭)

       割礼,是神与他的犹太选民立约的记号(见创世纪17:10),他们的男婴出生后第八天须受割礼。犹太人的割礼,表明了在他们身上有神赐福的证据,有别于外邦人。

       割礼的属灵意义,乃是在于脱去肉体的情欲。真割礼是心里的,不在乎仪文。

       歌罗西书 2:11 你们在他里面,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,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。

       罗马书 2:29 惟有里面作的,才是真犹太人;真割礼也是心里的,在乎灵,不在乎仪文。这人的称赞,不是从人来的,乃是从神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到了新约时代,基督徒是神的选民,是真犹太人。基督徒的印记就是领受圣灵。

       以弗所书 1:13 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,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,也信了基督,既然信他,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。

       事实上,因为我们的有限和无知,也因为我们的骄傲和不顺服,我们原有的传统习惯或以往的经验知识,常常会成为阻挡我们认识真理和传播福音的障碍。很多时候,用我们原有的传统习惯或经验知识,根本无法理解或明白神的作为。很多事情,我们认为应当是如此这般,在神却不是如此;很多事情,我们认为是不可能发生的,在神却都有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以赛亚书 55:8-9 耶和华说:“我的意念,非同你们的意念;我的道路,非同你们的道路。9  天怎样高过地,照样我的道路,高过你们的道路;我的意念,高过你们的意念。

       面对奉割礼的犹太信徒的质疑,彼得就开口,把他在异象中得神启示,并经圣灵引导,和哥尼流所差的人一起到哥尼流家中讲道,圣灵降在他们(听道的外邦人)身上,给他们施洗,按着次序给他们讲解。彼得讲解的中心是,他所作的(和外邦人吃喝交往和为他们施洗),完全是出于神的旨意:(1)有异象的显明;(2)有圣灵的引导;(3)有环境的印证(哥尼流的异象);(4)有圣灵的降临;(5)有主应时的话语(16节)。

       尤其是圣灵的降临,是信基督得救的印记。所以,彼得最后得出结论:神既然给他们恩赐(指圣灵),象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,给了我们一样。我是谁,能拦阻神呢?意思是说,我若拒绝接纳这些外邦人,不给他们施洗,就是抗拒神、敌挡神了。

       众人听见这话(指彼得的话),又有和彼得同去的六位犹太弟兄作为见证人,就不言语了(即无话可说),只归荣耀与神,说:这样看来,神也赐恩给外邦人,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。

       尽管他们承认了神的救恩也临到外邦人,但他们仍然没有放弃他们的犹太教传统观念,认为外邦人须遵守摩西律法规条(包括受割礼),才能得救。

       加拉太书 3:22—24 但圣经把众人都圈在罪里,使所应许的福因信耶稣基督,归给那信的人。23 但这因信得救的理还未来以先,我们被看守在律法之下,直圈到那将来的真道显明出来。24 这样,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,引我们到基督那里,使我们因信称义。

二、安提阿教会的复兴(19—30节)

       使徒行传11:19—30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,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并安提阿。他们不向别人讲道,只向犹太人讲。20 但内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,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(有古卷作“也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”)。21 主与他们同在,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。22 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,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,走到安提阿为止。23 他到了那里,看见神所赐的恩就欢喜,劝勉众人,立定心志,恒久靠主。24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,被圣灵充满,大有信心,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。25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,26 找着了,就带他到安提阿去。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,教训了许多人。门徒称为基督徒,是从安提阿起首。27 当那些日子,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。28 内中有一位,名叫亚迦布,站起来,借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;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。29 于是门徒定意,照各人的力量捐钱,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。30 他们就这样行,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。

       司提反殉道后,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,门徒(主要为说希腊话的犹太裔门徒)被分散在犹太和撒马利亚各处传福音。有的门徒甚至走到腓尼基(今黎巴嫩)、塞浦路斯(小亚细亚南面的地中海的一个大岛)、安提阿(今土耳其境内,位于小亚细亚东南部,当时世界第三大城市,人口约五十万,有许多犹太人居住)。这些四散的门徒不向别人讲道,只向犹太人讲。但其中有出生在塞浦路斯和古利奈(今北非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一带)的犹太裔门徒,他们到了安提阿,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。这是向外邦人传扬福音的开始(其中没有一个使徒,都是无名的一般信徒)。

       这些无名的先锋向希腊人传福音,(原文为“主的手”)与他们同在,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。说明有主的手同在,他们传福音大有功效。主的手的工作至少有两方面:(1)用神迹随着,证实所传的道;(2)打开人的心窍,使人明白神的道。

       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,他们就打发(差派)巴拿巴(意为“劝慰子”)出去(查验外邦人对福音的接受,是否真实出于神)巴拿巴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,因为巴拿巴也是塞浦路斯人,而且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。巴拿巴一直走到安提阿为止。

       巴拿巴到了安提阿,看见很多希腊人信主确是神所赐的恩典,就为之欢喜快乐。巴拿巴就劝勉(初信的)众人,立定心志(心中定意或决志),恒久(指持续不断地)靠主。

       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(待人宽厚,容易接近和相处),被圣灵充满,大有信心。可见,巴拿巴的行事为人,彰显了神的荣耀。于是,有许多人归服了主(意即更多的人信了主)

       他(巴拿巴)又往大数去找扫罗。巴拿巴为什么要找扫罗?

       因为在扫罗刚信主三年的时候,曾上耶路撒冷,想与信徒结交。但大家都怕他,不信他是门徒。唯有巴拿巴接待扫罗,领他去见使徒,扫罗才得以和信徒们出入来往。这就是说,巴拿巴对扫罗有知遇之恩。当然,巴拿巴也是最了解扫罗,深知扫罗才能高于自己,为着安提阿教会的建造,需要借助于扫罗的才干。所以,巴拿巴去大数找扫罗。

       可见,巴拿巴有宽阔的胸襟,不但不嫉贤妒能,反积极寻找、提拔人才。

       事实证明,不久之后,在对外邦人的传道事工上,扫罗越过了巴拿巴,成为主要发言人。

       巴拿巴找着了扫罗,就带他到安提阿去。他们足有一年的功夫和教会一同聚集,教训(教导、训练)了许多人。这说明信主的人需要有适当的神的话语和基督徒生活原则的教导,使他们在真理上有良好的根基。

       门徒称为基督徒,是从安提阿起首。希腊文的“基督徒”,实际上不是基督的门徒(学生)的意思,而是“基督族”或“基督人”的意思,原是一个轻蔑的称号,但后来才演变成受人尊重的称呼。

       基督人也等于受膏者,就是象基督一样有祭司和君王这两个尊贵身份集一身的人。基督徒,一定是象基督。

       当那些日子,有几位先知(指为神说话的人,也特指在圣灵的感动之下说预言的人)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。其中有一位,名叫亚迦布,站起来,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(指罗马帝国多处将发生大饥荒而不是全境)。这事(指饥荒)在革老丢(罗马皇帝)年(主后41年至54年)果然有了(犹太地的饥荒发生在主后47至48年)

       于是(安提阿教会的)门徒都定意(自行决定),照各人的力量(经济能力)捐钱,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。安提阿教会的门徒,藉着关怀受苦受难的肢体,活出了教会合一、圣徒相通的实际。

       他们就这样行,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,送到众长老(教会的长老)那里。

       长老,又称监督,是治理教会的职分,包括管理教会事务、教导、牧养。长老,就是地方教会的领袖。